□王宝东
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用“十三个坚持”系统阐述了其核心要义、精神实质、丰富内涵、实践要求,为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“纲”和“本”。青岛市崂山区深入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在服务大局、聚焦主业中笃行实干,以融合的理念推动事人融合、产才融合、城乡融合,构建由点及线、由线到面的组织工作融合发展格局。
坚持“人融入事”,健全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机制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紧紧扭住“事”这个牛鼻子,将干部“选育管用”融入具体的干事场景中,推动实现“事人融合”。
让干部置身一线淬火历练,锻造干事扛事的实干家。改变“先推荐人、再考察事”的路径依赖,依托张村河片区改造,创建干部一线淬炼基地,实施“一线淬火历练、聚力突破提升”专项行动,从区直、街道选派159名优秀处科级干部到艰苦环境一线,承担艰巨任务,从事艰难工作,真正实现在事上培养考验干部,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深入一线,推进实施区、街道双向交流机制,为干部历练提供更多平台。
让干部投身实践锤炼本领,锻造来之能战的后备军。实施干部工作集中调研月,深入街道、部门和国企开展集中调研,摸清了干部“家底”,着眼未来5到10年事业发展,加强顶层设计,实施“崂青计划”,配套2个制度文件,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储备、培养锻炼、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统筹推进的全链条闭环机制。开展年轻干部“培优行动”,依托年轻干部应急突击营、公职人员服务月等载体,选派492名年轻干部参与全区重点任务,推动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岗位经风雨、见世面、壮筋骨。实施优秀青年人才“5100”工程,计划利用5年时间,每年公开选调1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,持续充盈优秀年轻干部队伍“蓄水池”。
让干部躬身入局助企惠企,锻造亲商重商的先锋队。干部作风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。深化“深化作风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”专项行动,组织干部深入420余家企业生产一线走访调研,站在市场主体的角度想问题、办事情,先后协调解决政策答疑、资金审批、蒸汽供应等问题345件。组织23个部门分别提出2-3条营商环境举措,最终归纳形成43条具体措施,实施服务助企、政策惠企等“六大行动”,常态化、长效化抓好干部作风能力建设,以更大力度解决好各类问题,努力让企业满意、让群众满意。去年以来,在优化营商环境、实体经济等任务一线,提拔重用、晋升干部177人。
坚持“才融入产”,以人才集聚引领跨越式发展
崂山区集聚高校院所、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46家,高新技术企业790家,人才总量突破22万人,具备产才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。因此,坚持以产才融合为抓手,强产业、搭平台、优生态,推动形成以产聚才、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。
以产业链引才,打好“海外引才”组合拳。由区委书记、区长带队到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召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两大产业园双招双引专题宣讲活动,面向一流地区招引一流人才。紧盯7条重点产业链压实海外引才责任,做深做实2个省级产业链人才联盟和微电子、人工智能等8个产业链党建联盟,先后召开全区人才工作调度推进会、海外引才培训会和人才企业对接会,推荐42人参加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评选。创新千山峰会和“千创汇·智崂山创新创业大赛”举办模式,聚焦重点产业链,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、山东产研院、智能家电国创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,做优做强“千山”海外引才品牌,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快速落地、快速见效。
以产业平台聚才,构筑人才集聚高地。高规格开展人才交流活动,举办金融人才大会、计算医学人才峰会、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等人才活动14次,高标准建设院士智谷、千山大厦、青岛海洋人才创新园等特色园区平台,重点探索搭建“政校企”融合平台,充分发挥区内高校院所、高新技术企业众多的比较优势,试点“讲席教授”、探索“校企”新学科共建、搭建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基地,打开校城融合发展新局面。新培育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13人,兑现人才政策资金3700余万元。
以产才融合生态留才,打造国际人才社区。结合张村河片区城市更新,重点打造青岛国际人才公园和青岛国际人才会客厅,举办青岛人才林建设启动仪式,推进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学校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。细化和完善崂山国际人才社区生态规划,突出“国际化”元素,搭建更多海外人才的生活化场景,探索建立国际青年人才驿站等人才专属场所,广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风尚。
坚持“乡融入城”,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突破提升
以主题教育为总抓手,按照城乡融合的思路,坚持抓两头带中间,在推进“三个攻坚”、建立“三个机制”上集中用力。
攻坚村改社区转型,建立城乡服务均等共享机制。崂山城区内二元结构突出,目前还存在具备城市形态的村改社区,城市和乡村两种治理模式并存。为此,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区办实事,拿出5000万元打造36处标准化服务阵地,其中村级占比61%;依托“崂先办”诉求解决机制,将902名村(社区)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工管理,推动更多城市资源向农村延伸。把村改社区转型作为推动城乡融合的首要任务,用3个月的时间,实现应转尽转。转型后,按照抓城市党建的思路,科学划分网格、壮大社工队伍、建强红色物业,构建社区党组织、居民委员会、业主委员会、物业服务企业“四位一体”治理共同体。同时,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,引导城区企业优先使用本区农村户籍的人员;实施“崂暖新”关爱行动,让更多外卖小哥、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。
攻坚村级班子提升,建立城乡干部共建共管机制。坚持像抓机关干部一样抓村(社区)干部队伍建设,对村(社区)班子进行全覆盖考察,优选192名后备力量组成“成长训练营”;将村主职干部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,组织到先进地区对标学习246人次;创新“1+5+N”机制抓实党员干部分类管理,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显著提升。着眼下次“两委”换届,开展届中村(社区)干部联合审查,将审查发现的“问题村干部”踢出队伍;组织区直部门、国企和城市社区与村庄结对,集中突破一批薄弱村;出台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成员报酬管理办法,提前将组织意图渗透到村干部报酬等政策文件中,为推动村改转型和村集体发展夯实基础。
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,建立城乡资源互联互通机制。开展“百企进百村、促振兴共富裕”行动,目前22个企业与村庄建立了合作关系,总投资1.4亿元的14个村企联建项目加速推进;累计成立共富公司105家,带动村集体增收5177万元。出台村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办法,发挥崂山“四新”经济集聚优势,做实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建共同体,探索农旅融合、资产盘活、村企共建等发展路径,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(作者系青岛市崂山区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)
策划:兰传斌
统筹:吴永功
记者:李欣苁
(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)
期待您的参与,大众日报“齐鲁红星”山东党建品牌榜大型融媒报道启动
关键词: